近期,居民存款搬家的话题逐渐受到关注。根据央行发布的8月金融数据,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出现超季节性下降,而非银存款则显著增加。8月份,居民存款新增1100亿元,同比少增6000亿元,连续两个月负增长。同时,非银存款新增1.18万亿元,尽管环比回落,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大幅多增。
随着对公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和理财市场收益优势凸显,A股上市公司资产配置也出现了调整迹象。近一年来,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规模接近4000亿元,存款占比下降,更多资金流向券商理财、基金及含权类产品。机构分析指出,这一趋势将继续,未来一年或有千亿级存款进入理财市场。多家资管机构已经积极布局,加速抢占对公理财市场。
上市公司的理财配置正在悄然变化。近一年来,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出现结构性变化:存款类产品占比下降,银行理财、股票等产品比例上升。Choice数据显示,近一年(2024年9月21日至2025年9月21日),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委托理财公告,合计认购或拟认购金额为3734亿元。
其中,宁德时代在7月30日董事会上通过预案,拟增加不超过400亿元的委托理财额度,使2025年度总额度升至不超过800亿元,成为目前单笔金额最大的预案。比亚迪也在今年3月公告,拟使用不超过600亿元自有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、流动性好的中低风险理财或债券产品。
从理财类型来看,上市公司配置范围涵盖存款、定期存款、结构性存款、通知存款、银行理财、证券公司理财、投资公司理财、信托、逆回购、基金专户等十类。具体到存款类产品,根据Choice数据,近一年上市公司购买或拟购买存款类产品的金额高达2102亿元,占所有理财资金的比例为56.29%。与上一周期(2023年9月21日至2024年9月1日)相比,上市公司购买或拟购买存款类产品的比例为57%。
与此同时,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步伐加快。近一年上市公司购买或拟购买理财产品(名称中含“理财”的产品或产品组合)的金额为589.94亿元,占比为28%。与上一周期相比,上市公司共购买或拟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约为315亿元,占所有理财资金的比例为15.16%。
部分公司加大了对二级市场股票相关产品的投资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一年上市公司购买股票类产品的金额超过百亿元。例如,利欧股份日前发布公告称,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拟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,包括新股配售或者申购、股票及存托凭证投资、债券投资、委托理财等。吉林敖东也公告称,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,计划的证券投资包括但不限于新股配售或者申购、股票投资、债券投资以及深交所认定的其他投资行为。
上市公司调降存款规模、增加理财和股票投资比例,主要受到对公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和权益市场复苏等因素影响。自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来,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。今年5月最新一轮下调后,国有大行三个月、半年、一年、两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15BP,分别为0.65%、0.85%、0.95%、1.05%。三年、五年均下调25BP,分别至1.25%和1.30%。活期存款年利率由0.1%下降至0.05%。股份行、中小银行也纷纷跟降。
普益标准9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8月29日,全国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.32%;固收类产品过去6个月投资收益为1.12%,较上月上升6BP。整体来看,这些收益均高于同期限的存款产品。
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,当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0.95%,而银行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2.12%,加上股市主要指数普遍上涨,形成显著收益落差。在这一背景下,一些资管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布局对公财富市场。近期交银理财、民生理财、浙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子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均发布对公理财产品推荐。
展望未来,中信证券研报称,整体来看,上市公司虽然更倾向于配置短期、低风险产品,但已经开始逐步提升对券商、公募基金等多元化产品的配置比例。在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,资金逐步从存款转向理财市场,预计未来一年上市公司存款转理财规模有望达数千亿元。境外理财通过QDII、南向通等渠道也逐渐成为企业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向。
众盈易配,个人配资是否属于非法经营,配资门户论坛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