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眉山市彭山区有这样一座百年老公园,成为当地居民交口称赞的“民心工程”。盛夏的清晨,虫鸣鸟叫间,在彭山区城中社区的凤鸣公园一幕幕温暖的幸福画面随即映入眼帘。
\n航拍凤鸣公园。
\n在党群服务中心,69岁的郑阿姨正熟练地用手机APP缴纳2025年居民医保;
\n长者食堂内,80岁的刘铭老人细细品味着可口的饭菜;
\n暑期托管课堂上,十几个孩子在大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,正专注地学习安全知识……
\n这座承载着百年记忆的老公园里,悄然孕育着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,正焕发出崭新的时代光彩。
\n作为彭山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、精心打造的“民心工程”标杆项目,这里生动诠释了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的发展理念。如今,凤鸣公园已成功构建起独具特色的“1+3+N”全龄服务新体系:以1个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枢纽,3大主题服务综合体(银龄颐养、中青年发展、儿童成长)为支撑,N个特色场景为延伸,形成了涵盖党群服务、政务服务、便民服务、生活服务等12大类47项服务的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平台。在这里,历史文脉与现代服务完美融合,绘就了一幅“老公园·新生活”的动人画卷。
\n焕新 闲置楼蝶变“幸福会客厅”
\n7月21日,走进改造一新的城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办事大厅干净明亮,内部空间布局合理,硬软件设施完善,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公园里无人问津的一处闲置建筑。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:“过去,这栋楼堆满了杂物,墙面斑驳,窗户破损,现在,每天从早到晚都人来人往,完全变了模样。”
\n这个华丽转身始于2022年的社区改造计划,城中社区党委对公园内4栋闲置建筑进行系统改造。第一步就是深入调研,工作人员走访了周边2000多户居民,收集到300多条改造建议。“有居民建议保留建筑的历史风貌,有老人希望有看书的地方,还有年轻人提议增加创业空间。”城中社区党委书记谢惠介绍,“我们把这些建议都融入了改造方案。”
\n公园里安装有便民衣帽架。
\n2024年3月,这座崭新的党群服务中心正式向群众开放,成为真正建在群众“家门口”的便民服务阵地。中心一楼设有3个亲民化服务窗口,可为居民办理社保、医保、生活缴费等数十项便民业务。大厅右侧是温馨的红色书橱区域,500余册藏书吸引了不少阅读爱好者每天“打卡”。二楼的调解室更是社区和谐的“润滑剂”,去年至今已成功调解邻里纠纷20余起。紧邻调解室的创业孵化室则为社区创业者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平台。
\n“以前办事要走两条街,位置还不好找,现在到公园里就能一站式解决,早晨来锻炼顺便就能把费缴了,真是方便了不少!”正在办理医保业务的居民张兰满意地说。
\n居民在开水供应点打水。
\n颐乐 银龄青苗一站“全龄乐”
\n每天上午9时,悠扬的歌声总会准时从老年大学的声乐教室传出。65岁的王阿姨是这里的学员,她高兴地说:“老年大学办在公园里,环境好又方便!”
\n在城中社区,老年群体占比高达36%,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。为全方位满足老年人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养老需求,城中社区特别打造了老年综合体,内设老年大学、义诊小屋、法治驿站、银龄共享趣缘空间和慈善小屋等5个特色服务站点,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。
\n居民在党群服务中心看书。
\n转过回廊,青少年宫里的欢笑声此起彼伏。暑假期间的“苏娃快乐成长营”总是座无虚席。家长张婷婷说:“我和爱人是双职工,以前暑假最发愁孩子没人带。现在社区办了托管班,有老师辅导作业,还有各种兴趣课,孩子特别喜欢来。”
\n在中青年综合体,同样不乏人气。作为省级“专业社工+志愿服务”融合试点社区,城中社区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,引入专业社工机构驻点,组建“公园管家”志愿服务品牌,从党员、居民骨干中吸纳注册志愿者300余人,孵化志愿服务队10支,常态开展“暖新”“暖阳”“暖幼”“暖青”系列志愿活动。城中社区还创新推出“志愿积分兑换”机制,链接6家爱心商家,建立14000积分资源库,激发志愿者服务热情。通过“公园微创投”项目,引导居民完成活动全流程,同时整合红十字会资源,开展常态化应急培训,筑牢社区安全网。
\n社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。
\n暖心 居民群众共建“共享家”
\n城中社区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,让“家门口的幸福”看得见、摸得着。针对群众反映的“饮水难”问题,社区引进智能冷热饮水设备,安置在凤鸣公园主要活动区域。“以前锻炼完要回家喝水,现在随时都能喝上温水,太方便了。”晨练的居民刘凤赞叹道。凤鸣公园里新安装的特制保温木凳,采用环保材质,冬暖夏凉,巧妙解决了座椅“冬天冰屁股、夏天烫大腿”的困扰。
\n志愿者陪孩子们画画。
\n每月的“爱心义剪”活动已成为城中社区的品牌服务。理发师志愿者王师傅说:“我们不仅理发,还陪老人聊天,很多独居老人把这一天当成了‘节日’。”这项服务开展以来,已累计服务老人100余人次。更贴心的是,城中社区创新推出“公益+商业”服务模式,组织辖区内的10位能工巧匠和商铺师傅轮值坐班,为居民提供平价优质的缝补、维修服务,让“缝缝补补又三年”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光彩。
\n最让人感动的是“共享工具墙”的故事——起初城中社区只是准备了一些常用工具,没想到居民们自发捐赠,现在墙上挂满了各种工具,甚至还有居民捐赠了自己珍藏的专业维修设备。“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社区氛围,大家互帮互助,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”城中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。
\n在服务居民的同时,城中社区也没有忘记新就业群体。凤鸣公园南门的暖“新”驿站24小时亮着温暖的灯光,配备空调、微波炉、按摩椅等设施,日均服务外卖骑手80余人次。骑手们通过“顺手公益”计划参与社区治理,在走街串巷时随手拍、随时报,让安全隐患早发现、矛盾纠纷早化解,实现了“治理在街头、服务到门口”的创新模式。
\n新就业群体在暖“新”驿站休息。
\n记者手记
\n真正的民心工程,不在于投入多少资金、改造多大面积,而在于是否真正读懂群众需求,是否让每个群体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。
\n从闲置老楼变身便民服务中心,我们看到的是“民有所呼、政有所应”的治理智慧。300多条居民建议融入改造方案,让每处空间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。老年人在声乐教室找到精神寄托,双职工家庭在托管班解除后顾之忧,外卖骑手能在驿站喝上一口热水——这些细致入微的服务场景,正是“人民城市为人民”理念的最佳注脚。
\n更可贵的是,这里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。居民自发充实“共享工具墙”,志愿者通过“积分兑换”持续接力,新就业群体参与“顺手公益”——这种互动让社区治理不再是政府的“独角戏”,而成为众人的“交响乐”。
\n城市更新的真谛,不仅在于硬件升级,更在于让每个市民都能在城市发展中找到归属感、获得感和幸福感。当一座公园能同时容纳老人的夕阳、青年的奋斗和孩子的欢笑时,这就是最好的城市风景。
\n原标题:眉山:这座百年公园,何以成为当地居民交口称赞的“民心工程”?
\n众盈易配,个人配资是否属于非法经营,配资门户论坛官方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